不吃藥治腳氣的簡單方法
腳氣是足癬的俗名,也稱“香港腳”。足癬(tinea manus)為足跖部、趾間的皮膚癬菌感染,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,但發(fā)生于足背者屬體癬。紅色毛癬菌為足癬的主要致病菌。腳氣與腳氣病的區(qū)別:有的人把“腳氣”和“腳氣病”混為一談,這是不對的。醫(yī)學上的“腳氣病”是因維生素B缺乏引起,而“腳氣”則是由真菌(又稱霉菌)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皮膚病
一、電吹風治腳氣
首先用肥皂洗凈腳部,并用干毛巾抹干水分。將電吹風開到熱風檔,對著腳底、腳側和腳趾縫等患處反復吹4~6分鐘,由于趾縫間的濕氣重,為炎癥和潰爛常發(fā)處,故最好掰開腳趾對著趾縫吹。熱風將濕氣吹干后,霉菌即失去賴以生存的溫床,同時因為熱風溫度在50℃以上,可殺傷大量霉菌。如此吹畢既止癢,又消除異味。12小時后,患處原有的白色鱗屑相繼脫落,代之以新長的皮膚,趾縫間的潰爛明顯好轉。次日穿鞋襪前,再次使用電吹風吹幾分鐘。上述方法每天一次,堅持三天即可明顯好轉。較傳統(tǒng)藥物療法,電吹風法操作簡易,且省時省錢,無藥物副作用。
二、風油精治療腳氣
腳氣是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引起的常見皮膚病。而風油精中含有的薄荷腦、樟腦、桉葉油、丁香酚、水楊酸甲酯等正好能夠清涼、止癢、殺菌、抗菌,對腳氣能起到針對性作用。桉葉油和丁香酚目前已經(jīng)成為許多外用皮膚消毒劑的主要成分,殺菌作用尤其明顯;薄荷腦、樟腦可加快皮膚藥物穿透速度,而不會對皮膚造成嚴重刺激和損傷,非常有利于風油精在皮膚局部發(fā)揮療效。因此,風油精還可廣泛應用于因真菌感染而發(fā)生的其他皮膚病。
具體使用方法是每天睡前用溫水洗腳后,用棉簽蘸適量風油精涂于患處,一般連續(xù)使用5天,就能基本達到止痛、止癢的作用。如果伴有水皰,應先用針將水皰挑破,再用風油精。
三、食療偏方治療腳氣
1、麥芽煎:取麥芽適量,用水煎服。
2、黃豆米皮糠:取黃豆100克,米皮糠160克,將黃豆與米皮糠用水燉熟吃。
3、青魚煮韭黃:取青魚500克,韭黃250克,將青魚洗凈,加韭黃煮食。
4、花生紅棗鳳瓜湯:取花生90克,紅棗10粒,雞腳10只,瘦肉120克,陳皮1/4個。紅棗去核,與余料齊洗凈。雞腳連同瘦肉飛水沖凈。陳皮水先煲沸,加入各材料煲2~3小時,調味即可。佐餐食。
5、豌豆 腳氣病均宜食用,宋代《圣濟總錄》中早有“治腳氣病抬肩喘”的記載。相似于濕性腳氣病的氣促現(xiàn)象,可經(jīng)常用青豌豆煮熟淡食。花生據(jù)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記載,花生適宜腳氣病人服食,并介紹一種方法:“腳氣病:生花生仁(帶衣用)15克,赤小豆15克,紅皮棗15克,煮湯,一日數(shù)回飲用。”
6、赤小豆能利水消腫、解毒去濕、健脾益氣,適宜腳氣病浮腫者食用。《圣濟總錄》曾有赤小豆為主,配紫蘇葉、桑根白皮,治療“腳氣氣急,大小便澀,通身腫,兩腳氣脹,變成水者”的記載,根據(jù)癥狀描述,相似于混合型腳氣病之重癥。《食療本草》:“和鯉魚爛煮食之,甚治腳氣及大腹水腫。”民間常用赤小豆60~120克,煮爛食,1天2次,連吃數(shù)天。或用赤小豆60克,同冬瓜250克,一同煨爛服用。
7、薏苡仁能健脾,利濕。《食療本草》說它能“去干濕腳氣”。
8、鯉魚 能利水、消腫、補虛,是一種高蛋白飲食。《本草綱目》:“鯉,其功長于利小便,故能消腫脹、腳氣之病。”尤其適宜腳氣病浮腫之人服食。
9、冬瓜 能利水,又含有許多維生素,冬瓜中的含鈉量也較低。所以,特別適宜腳氣病水腫者食用。可用冬瓜50~500克,煮濃湯,1日2~3次飲服。也可選用冬瓜皮煎水喝。
溫馨提示:腳氣治愈后要注重腳部護理。鞋襪、床褥、地板、公共泳池等都有霉菌,一旦感染容易復發(fā),應經(jīng)常保持腳的清潔和干爽,如穿著透氣性好的全棉襪子,不穿未干透的鞋襪,洗腳后晾干腳部再穿鞋襪,以免腳氣復發(fā)。
四、腳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?
1、哈密瓜:腳氣病患者不宜食用。
2、蠶蛹:腳氣病、對魚蝦過敏的人忌食。
3、咖啡:腳氣病患者不宜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