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菟絲子鑒別方法
菟絲子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,列為上品,《本草綱目》載于草部蔓草類,為現代中醫常用藥物。功能壯陽固精、補肝腎、明目,適用于肝腎不足、陽痿遺精、小便頻數、耳鳴目眩、腰膝酸痛等多種病癥。亦有將菟絲洗凈后,用酒拌和燜潤,置蒸籠內蒸2~3小時,待發粘時再加工制成菟餅入藥者。現代研究認為菟絲子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。
商品菟絲子依種子大、小的不同而分為小粒菟絲子與大粒菟絲子兩類,藥用以小粒菟絲子為主。
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Cuscute chinensis Lam.和南方菟絲子C.australs R.Br的干燥成熟種子。
產地與分布 1.菟絲子本種的分布極其普遍,寄生于多種草本植物上,尤其以豆科、菊科、藜科為甚。分布于吉林、遼寧、山西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廣東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省,為藥用菟絲子主要來源之一。
2.南方菟絲子分布于吉林、河北、山東、甘肅、新疆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臺灣、廣東等省區。主要寄生于大豆作物上。菊蒿屬、馬鞭草科牡荊屬植物上,也有寄生。亦是商品菟絲子最主要來源。
二種菟絲子藥材均是以顆粒飽滿、無塵土及雜質者為佳。
快速鑒別 1.菟絲子藥材為類圓形或卵圓形,長徑約1.5mm,短徑約1mm,表面灰棕色或灰黃色,不平,微有凹陷,在放大鏡下檢示,表面有細密的深色小點而形成網狀皺紋,一端有淡色圓點,其中央有線形種臍。質堅實,用手捻微有澀感,破開后仁黃白色,有油性。水浸液呈棕黃色,沸水煮之種皮易破裂,露出黃白色卷須形胚。氣無,味微苦澀。
2.南方菟絲子 山東別稱豆寄生與盤死豆。浙江溫州的菟絲子主要為此種。莖纖細,黃色,形態與前種菟絲子很相似。本種之特點為花萼平滑,背部無脊棱;花冠比蒴果短,果熟時僅包圍住蒴果的下半部;雄蕊著生于兩個花冠裂片間彎缺處,鱗片細小,2裂,各裂片外側復3絲裂,如“非”字形。蒴果旱不規則開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