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老鸛草的鑒別
老鸛草為少常用中藥。始見于《滇南本草》。具有祛風濕、通經(jīng)絡(luò)、止瀉痢的功能。用于風濕痹痛、麻木拘攣、筋骨酸痛、泄瀉痢疾等病癥。
來源 為牻牛兒科植物牻牛兒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或老鸛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.的干燥全草。前者稱長嘴老鸛草,后者稱短嘴老鸛草。
產(chǎn)地與分布 1.長嘴老鸛草:分布于天津,河北保定、安國,山東青島、濟寧、濰坊等地。
2.短嘴老鸛草:分布于東北、華北、西北及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廣西等處。
鑒別要點 長嘴老鸛草與短嘴老鸛草主要區(qū)別是前者宿存長如鸛喙(嘴);后者花柱較短,故稱短嘴老鸛草。如此區(qū)分較簡易可行。
名典鑒別 ①《滇南本草》:性微溫、味苦辛。祛諸風皮膚發(fā)癢、筋骨疼痛……手足拘攣麻木、利小便、瀉積熱”等癥。②《本草綱目拾遺》:“老鸛草,出山東。味苦微辛,祛風疏經(jīng)活血,健筋骨、通脈絡(luò)、損傷痹癥,麻木皮風……入藥用莖嘴。”
快速鑒別 1.長嘴老鸛草:莖長30~50cm,直徑3~7mm,分枝多,節(jié)膨大明顯,表面灰綠色或帶紫暈,有明顯縱菱,被稀疏茸毛。葉對生,具柄,完整葉片為二回羽狀分裂,裂片在3mm以下。葉腋生有長柄的果實,花萼宿存,5裂,蒴果具一長喙,長約3~4cm,成熟時裂成5瓣,呈螺旋狀卷曲而露出內(nèi)面棕色的長毛。無臭,味淡。
2.短嘴老鸛草:莖伸直或盤曲成團,多分枝,直徑2~4mm,表面灰綠色,有明顯縱菱,上面的毛茸細而密。葉具長柄,對生,葉片多卷曲皺縮;完整葉片為3~5裂的腎狀多角形,裂片具粗齒或缺刻。腋生具長柄的花1~2朵,萼片5裂宿存。蒴果具一柱狀長喙,成熟時開裂反卷,內(nèi)表面無毛,無臭味淡。
類似品 1.鼠掌老鸛草:為牻牛兒科植物鼠掌老鸛草Garanium sibir-icum L.的全草。銷東北三省、內(nèi)蒙古、寧夏、甘肅、青海、新疆、貴州、廣西等省區(qū)。
2.尼泊爾老鸛草:為牻牛兒苗科植物尼泊爾老鸛草Geranium nepalenseSweet的全草。銷寧夏、青海、甘肅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等地。
此外,尚有野老鸛草、毛蕊老鸛草、粗根老鸛草、灰背老鸛草、興安老鸛草、高山老鸛草、紅花老鸛草在不同地區(qū)當老鸛草入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