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材地丁的鑒別
地丁為少常用中藥。地丁之名散見于各種方書。紫花地丁一名早見于(備急千金要方》。《本草綱目》首次單列紫花地丁之名。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、消腫止痛的功能。用于無名腫毒,癰疽惡瘡、疔腫丹毒、毒蛇咬傷等病癥。
來源 1.甜地丁:為豆科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tiflora Bunge和小米口袋Cueldeascaedtia pauciflora (Pallas)或少花米口袋DaeMeastaedtiaverna(Ceorgi)Boress的帶根全草。
2.紫花地丁:為堇菜科植物遼堇菜Viola yedoensfis Makino、犁頭草Violajaponica Langsd.長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.白花地丁Viola patrinii DC.及香堇Viola oxycentra.Juz的帶根全草。
3.苦地丁:為罌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.的全草。
產地與分布 1.甜地丁:主產江蘇、山東、河南、遼寧等省。此外,東北、內蒙古、山西、安徽、湖北等省亦有分布。為全國銷用較廣的一種。
2.紫花地丁:主產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福建、安徽等省。亦為銷用較廣的一種。
鑒別要點 三種銷用較廣的地丁特征是:
1.甜地丁:多為根部、主根紡錘形至長圓柱形、土黃色、較粗壯、稍扭曲,具縱皺及橫向皮孔,根頂部可見羽狀復葉殘存,有的可見莢果;主根堅韌,斷面可見放射狀紋;味稍甜。
2.紫花地丁:同屬多種紫花地丁,多為帶根全草、主根細小,葉形多樣、花紫色、淺紫色或白色、蒴果、種子多數、味微苦稍粘。
3.苦地丁:全草多皺縮成團、葉二回羽狀深裂、裂片纖細;有的可見橢圓形條狀蒴果、種子黑色,全草具青草氣,味苦而持久。
名典鑒別 ①明·《本草綱目》:“紫花地丁,處處有之。其葉似柳而微細,夏開紫花結角。平地生角起莖,溝壑邊生者起蔓。普濟方云:鄉村籬落生者,夏秋開小白色花,如鈴兒倒垂,葉似木香花之葉。此與紫花者相戾,恐別有一種也。”②清·《本草從新》:“紫花地丁,葉似柳而細,夏開紫花,結角。生平地者起莖,生溝壑者起蔓。”
快速鑒別 1.甜地丁:多為根部或帶根的全草。主根呈紡錘形、長錐形或長圓柱形,長l0~20cm,直徑3~6mm。表面土黃色至紅棕色,粗糙,稍扭曲,具縱皺及橫生皮孔疤痕,并有多數殘存的支根及須根。靠近根的上部常可見蘆頭,其上基生葉,為羽狀復葉,小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,灰綠色,被白色柔毛。有的可見圓筒狀莢果,表面密被柔毛,開裂或不開裂。主根質堅韌,折斷面皮部顯綿毛狀,纖維多、乳白色、中柱黃白色,并可見放射狀花紋。氣微弱,味淡而稍甜。
2.紫花地丁:同屬各種紫花地丁多皺縮成團。主根圓錐形,3~5cm,直徑1~3mm,外表灰黃色至土黃色,粗糙,有須根痕。葉基生,叢出,葉柄細長。葉因種不同而變化較大,有的呈卵圓狀三角形、長橢圓形、廣披針形或線狀廣披針形,有的呈卵圓狀三角形,有的呈三角形或戟形;基部呈楔形、截形或淺心臟形,先端尖或鈍,邊緣有鈍鋸齒,葉表面有毛或無毛。花梗自葉從中抽出,花頂生或腋生,紫色或近紫色;有的已成熟成蒴果,3裂,內岔多數種子,圓球形,淡黃棕色。質脆易碎。氣微臭,味微苦而稍粘。
3.苦地丁:全草皺縮成團。主根圓錐形,長3~3.5cm,棕黃色,具皺紋及支根痕,并有圓形突起的皮孔。莖基生,叢狀,纖細有縱皺。葉基生,叢出,互生,具長柄,葉面二回羽狀深裂,裂片纖細。有的莖頂可見長橢圓形條狀蒴果,內含扁圓形黑色種子數粒。具青草氣,味苦而持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