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秋燥的養生湯
秋燥是由燥熱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。多發生于秋季,尤以秋分后至小雪前為常見。其基本征候特征為初起以咽干、鼻燥、咳嗽少痰、皮膚干燥等津傷失潤。根據好發季節及臨床表現,本病與西醫的急性咽候炎、急性氣管炎、急性支氣管炎等證候表現相似,故這些疾病可以參考秋燥辨證治療。
預防秋燥是秋季養生的根本,秋季干燥,氣候極易傷損肺陰,從而產生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,皮膚干燥,便秘等癥狀,重者還會咳中帶血,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秋燥。
下面看看秋季中藥養生的藥方。
1、蓮子湯
【材料】蓮子
【做法】以上材料加水同煮。
【功效】清心安神,固腎澀精。適用于秋季心腎不交引起的心煩失眠,心悸,腰痛乏力等癥。
2、茯苓川貝梨湯
【材料】雪梨1個(中等大?。?,川貝20粒左右,水發銀耳1大朵,冰糖8粒左右。
【做法】
1) 用清水浸泡川貝約10分鐘,浸泡后的水,倒掉不要。浸泡川貝的水,有微苦的味道。
2) 雪梨洗凈后,切成一口大小的塊兒,銀耳撕成小朵,冰糖與泡好的川貝一起放入一個大碗(微波爐專用)中,倒入可以沒過材料的清水。
3) 在碗的表面覆蓋上一層保鮮膜(不需扎孔),放入微波爐中,用高火打7分鐘即可。
【功效】健脾和胃,利水滲濕,寧心安神,潤肺止咳。適合秋季咽干,久咳,大便干,皮膚干燥等。
3、生地西洋參湯
【材料】生地
【做法】可單獨燉服或加如雞肉半斤,共同燉服。
【功效】秋季冠心病、心絞痛或心律不齊:心悸氣短,體倦汗出,口渴咽燥,夜間尤甚,睡眠不安。
4、香酥山藥:
原料:鮮山藥
做法:山藥洗靜,上鍋蒸熟,取出后去皮,切1寸長段,再一剖兩片,用刀拍扁。鍋燒熱倒入植物油,等油燒至七成熱時,投入山藥,炸至發黃時撈出待用。另燒熱鍋,放入炸好的山藥,加糖和水兩勺,文火燒5、6分鐘后,即轉武火,加醋、味精,淀粉勾芡,淋上香油起鍋裝盤即成。
功效:健脾胃,補肺腎。對于脾虛食少,肺虛咳嗽、氣喘者更為適合。
5、山藥銀耳湯
【材料】山藥片
【做法】以上材料加水同煮,將熟時放糖適量。
【功效】滋陰補肺,養血潤燥。
6、二冬參地骨髓湯
【材料】天冬、麥冬各
【做法】同煮,可加豬腿骨半斤。
【功效】滋陰補髓,健美容顏。治療秋季氣血不足,容顏衰老,皮膚粗糙,咳逆便秘等。
7、玄麥甘桔湯
【材料】玄麥
【做法】以上諸藥,用沸水沖沏。
【功效】養陰生津。用于口干咽燥,咽痛聲嘶,大便秘結等陰虛之人。
8、雙冬湯
【材料】麥冬
【做法】
1)將冬筍剝去外殼,削去衣皮,斬去老根;
2)放入沸水鍋中略煮沸,取出切成薄片;
3)水發冬菇去蒂,去沙洗凈,用刀片成薄片,同放盤內;
4)湯鍋上火,舀入冬菇湯
5)放入冬筍片、冬菇片,加入精鹽,再沸后,撇去浮沫;
6)加入味精,倒入湯盆內,淋入香油即成。
【功效】滋腎潤肺,養陰清熱。適用于秋季肺陰虛引起的勞熱咳嗽,痰稠,干咳,腸燥便秘。
9、柚子雞:
原料:柚子(越冬最佳)一個,公雞一只,精鹽適量。
做法:公雞去毛、內臟洗靜,柚子去皮留肉。將柚子放入雞腹內,再放入氣鍋中,上鍋蒸熟,出鍋時加入精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補肺益氣,化痰止咳。
10、銀杏雞丁:
原料:銀杏(白果)
做法:白果去殼,在油鍋內煸炒至六成熟,撈出剝去薄衣待用。雞肉切成
功效:補氣養血,平喘止帶。本方可作為老年性慢性氣管炎、肺心病、肺氣腫及婦女帶下證患者之膳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