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生健胃健脾調理藥膳
一、八寶健胃飯——養胃健脾、潤腸通便
原料:白扁豆、薏米、蓮子肉、核桃仁、桂圓肉各25克,紅棗10枚,糖青梅10克,糯米200克,豬油、白糖各適量。制作:1將薏米、白扁豆、蓮子肉用溫水泡發后煮熟備用。
2紅棗洗干凈隔水蒸熟;糯米煮成糯米飯備用。
3取大碗一個,內涂上豬油,碗底擺好糖青梅、桂圓肉、紅棗、核桃仁、蓮子肉、白扁豆、薏米,最后放熟糯米飯,再上鍋蒸20分鐘,把飯扣入大圓盤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液澆在飯上即可。
用法:當主食食用。
宜忌:白扁豆健脾止瀉宜炒用,消暑宜生用。
功用:白扁豆可健脾化濕;薏米可健脾利水;蓮子可補脾收澀、益腎固精;核桃仁可益氣養血、潤腸通便。諸味合用,共奏養胃健脾之效。
二、蘿卜豆腐湯——利濕除痹、散寒止痛
原料:豆腐200克,蘿卜400克,鹽、味精、蔥、姜、芫荽、胡椒粉、豆油、鮮湯各適量。
制作:把蘿卜洗凈,去皮,切絲,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,撈出投入冷水中;把豆腐切成粗條。沙鍋加油燒熱,放入蔥末、姜末熗鍋,隨即添湯,放蘿卜絲、豆腐條,用旺火燒沸,見蘿卜已熟透,加入精鹽、味精,小火燉燒至入味,出鍋裝入湯碗里,撒上胡椒粉、芫荽末即成。
用法:佐餐食用。
功用:行氣消食,健脾補虛,補中養胃,款中潤燥。
薏苡仁燒鵪鶉
原料:鵪鶉10只,薏苡仁20克,黃芪10克,肉湯1000毫升,生姜10克,胡椒粉3克,醬油10克,熟豬油50克。
制作:薏苡仁,黃芪洗凈,切片。鵪鶉煺毛,去內臟,入沸水中焯去血水,對切成兩半。生姜洗凈,切片,蔥切段。凈鍋燒豬油,六成熱后入姜、蔥煸出香味,放入頭湯、鵪鶉、黃芪、薏苡仁、胡椒粉、精鹽、醬油,大火燒開,去浮沫,用小火燒至鵪鶉肉熟。再改用大火收汁,即成。
用法:佐餐食用。
功用:健筋骨,補氣健脾,利濕除痹,散寒止痛。
三、姜橘椒魚——理氣開胃、助消化
原料:鯽魚一條(約250克)、生姜30克、橘皮10克、胡椒3克。
制作:鯽魚去磷腮內臟,洗凈。生姜洗凈,切片,橘皮、胡椒用紗布裝起來扎好袋口填入魚肚內,加適量的水,小火煨熟即可。
用法:食用時,除去腹中藥袋,加少許鹽,空腹喝湯吃魚。
適用人群:溫胃散寒。適用于胃寒疼痛、虛弱無力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、胃寒氣冷型腹痛、蛔蟲性腰痛等癥者。
功用:理氣開胃、助消化。缺乏食欲,吃不下飯,應當選用一些幫助消化、增進食欲的食物,如藕粉、山楂、水果,以增強胃的消化功能。各種魚類,如鯽魚、青魚、鯉魚,魚肉的肌纖維較細,易于消化吸收且營養豐富。另外,可讓病人試試食療偏方,如姜糖飲、姜橘椒魚湯,如果食欲不振嚴重,食療的方法不能緩解,還可以配合中藥治療,如保和丸、消化片、保兒散等。同時,要及時治療其他的疾病,不能單純依靠開胃助消化的藥物。
小提示:鯽魚喜歡藏在柔軟的淤泥中,不食雜物。中醫認為,脾胃屬于五行中的土,所以鯽魚能補脾胃。春天其肉厚魚子多,味道更美。
四、益脾餅——能溫補脾、益氣養血
原料:紅棗500克,煮熟去皮核。取棗肉250克,雞內金60克、生白術120克、干姜粉60克;
制作:將雞內金、白術洗凈,以文火焙干,研成細末,加入干姜粉和棗內,同搗如泥,制成小餅,放入烤箱內烘干,取出放入塑料食品袋內備用。
用法:該餅色、香、味俱佳,空腹當做點心,餐后充當零食,細嚼慢咽,有滋有味,不僅病者愛食,小兒也喜歡吃。
功用:大棗味甘,能溫補脾、益氣養血。現代醫學證明:大棗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,蛋白質是潰瘍創面修復所不可缺少的材料;維生素C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。雞內金甘澀性平,能健胃消食。白術補脾益氣,燥濕利水。綜觀全方,具有補脾溫中、健胃消食的功用。
適應癥或禁忌:僅適用于消化性潰瘍病尚無出血,中醫辨證為脾虛寒型者,表現為:胃痛綿綿,喜溫喜按,納食減少,神疲乏力,大便溏薄,四肢不溫。若脾脘灼熱疼痛,煩躁易怒,泛酸嘈雜,口干口苦,屬于肝胃郁熱型者,則不宜食本餅。
五、丁香煮酒——止吐,止瀉
原料:黃酒50克,丁香3粒。
制作:丁香先洗凈。將丁香、黃酒放入瓷杯內,上籠蒸10分鐘即成。
用法:趁熱飲下。
效用:溫補下元,止吐,止瀉。適用于感寒性腹痛、腹脹、吐瀉等癥。
六、桃仁粥——活血化瘀、養血活血
原料:桃仁、生地各10克,桃仁浸泡后,去皮棄尖,二藥洗凈后加入適量冷水,武火煮沸,改文火慢煎。30分鐘后,除去藥渣。
制作:將100克粳米洗凈加入藥汁中煮粥。粥熟加入桂心粉(藥店有售)2克,紅糖50克。粥的稀調可根據個人嗜好掌握。
用法:
每次食1小碗,每天3至4次,該粥湯色紅亮,米爛出油,香甜可口,口感滑利。
功用:中醫認為:“痛則不通,通則不痛”。桃仁可活血化瘀,潤腸通便;生地能滋陰清熱、養血活血;桂心、紅糖能溫通血脈而止痛;粳米味甘性平,能益脾和胃,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糖類、鈣、鐵和維生素B1等;紅糖不僅能供給熱量,又富含鐵質。蛋白和鐵質是造血的主要原料。綜觀全方具有祛瘀通經、活血止痛、滋養脾胃之功效。
適應癥和禁忌癥:本粥適用于消化性潰瘍出血停止后或無發生出血者,中醫辨證為瘀血內停型,表現為胃脘痛如針刺,痛處固定不移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。若潰瘍活動出血時,則禁食本粥。
七、六位牛腩脯——益氣血、強筋骨
原料:(10份)牛肉2500克,胡椒15克,蓽茇15克,陳皮6克,草果10克,砂仁6克,良姜6克,姜50克,蔥50克,鹽75克。
制作:1.將牛肉剔去筋膜,洗凈后入沸水焯至色變,撈出晾冷后切成大片。
2.將胡椒、蓽茇、陳皮、草果、砂仁、良姜研成粉,再把姜、蔥絞汁拌和藥粉,加鹽75克,調成糊狀。
3.把切好的牛肉片用調成的藥糊拌勻后,碼入壇內封口腌制2日取出,用清水漂洗干凈,瀝干水分,在入烤爐中烤熟即成。
效用:本方用營養豐富,能補脾胃,益氣血、強筋骨之牛肉作主食;用胡椒、蓽茇、陳皮、草果、等散寒濕、理中氣、開食欲、助消化、除腥氣。用于脾胃虛寒、濁濕中阻之乏力困重、不思飲食、腹脹腹瀉、脘腹冷痛、手足欠溫等癥,有較好療效。本方可作慢性腸炎、消化不良患者之膳食。
八、山藥牛肉粥——補氣養血,健脾益胃
原料:山藥500克,羊肉300克,食鹽10克,生姜10克,味精2克,粳米150克。
制作:先將洗凈的羊肉煮熟,研成泥狀,再講山藥搗碎;取羊肉湯與羊肉泥、山藥泥與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煮成粥,臨熟時加入食鹽、生姜、味精、即成。
用法:每日服1劑,分數次食用。
效用:補氣養血,健脾益胃。適用于脾胃虛弱之慢性胃腸炎。
九、六味牛肉飯——暖脾和胃,理氣寬中
原料:牛肉500克,草果3克.胡椒3克,砂仁3克,蓽茇3克,良姜3克,生姜30克,料酒、精鹽、味精等調料適量,粳米500克。
效用:1.牛肉洗凈,加料酒稍浸后,放入沸水燙焯,撈出后切片。
2.將胡椒、蓽茇、陳皮、草果、砂仁、良姜等放入鍋內,加適量清水,煎汁備用。
3.生姜切片。
4.粳米洗凈,放入鍋內,加入上述各位藥的煎汁,加牛肉片、生姜片、精鹽、味精和適量的清水,煮成飯。
效用:暖脾和胃,理氣寬中。適用于脾虛寒胃痛、胸悶不適等。
十、五九玄胡鴨——疏肝理氣,活血散瘀止痛
原料:五靈脂10克,九香蟲15克,玄胡索15克,鴨肉500克。
制作:將鴨肉洗凈,用少許鹽擦一遍,讓咸味入內;五靈脂、九香蟲、玄胡索洗凈,放入碗內,加水適量,隔水蒸30分鐘左右,然后去渣存汁,將鴨肉放入大盆內,倒上藥汁,隔水蒸至鴨酥軟,食前滴醋少許以矯味。
用法:喝湯吃肉。
效用:疏肝理氣,活血散瘀止痛,適用于肝胃氣滯所引起的腹腕疼痛。
按語:鴨肉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鈣、磷鐵、核黃素等,有補虛益血和胃的功用。五靈脂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。玄胡索功能活血力氣止痛,,對各種因素引起的氣血阻滯的疼痛,均可達到止痛的效果。九香蟲為興奮性壯陽藥,功能理氣止痛,系用于肝胃氣滯所引起的腹腕疼痛。
十一、鮮蘆根粥——清熱養陰、和胃止嘔
原料:新鮮蘆根100克、青皮5克、粳米100克、生姜2片。
制作:將鮮蘆根洗凈后,切成一厘米長的細段,與青皮同放入鍋內,加適量冷水,浸泡30分鐘后,武火煮沸,改文火煎20分鐘。撈出藥渣,加入洗凈的粳米,煮至粳米開花,粥湯粘筒。端鍋前5分鐘,放入生姜。
用法:一日分2次溫服。該粥粳米的醇香與蘆根的清香結合,食起來滑利可口,另有一番滋味。
功用:蘆根清熱養陰,青皮行氣止疼,生姜和胃止嘔,粳米養胃益脾。以上諸藥配伍得當,共達泄熱和胃,養陰止痛之功效。
適應癥和禁忌癥:該粥適應于消化性潰瘍病中醫辨證為肝胃積熱型者,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、煩躁易怒、泛酸嘈雜、口苦口干。若胃脘痛畏寒喜暖,大便溏泄,則不宜服此粥。